腾讯的AI战略看似落后,却步步紧追。
百度率先将棋子落定在人工智能上,先后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和硅谷人工智实验室;阿里巴巴高调投资机器人产业,腾讯在人工智能的动作仍然静悄悄。
在刚刚结束的腾讯“云+未来”深圳峰会上,腾讯优图实验室杰出科学家贾佳亚博士将AI比喻成哈利·波特中的“隐形斗篷”。
“AI这个词从进入大家的视野到变得巷闻皆知才用了两年时间,这个发展过程就像穿上了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当它穿上的时候,你会发现空无一人,但是它把隐形斗篷取下来,你发现原来里面躲了一个庞然大物。”
2016年4月,腾讯正式成立AILab人工智能实验室。将身披的“隐形斗篷”摘下,背后AI的布局也逐渐明朗。
腾讯AI的三条腿
在AILab成立之前,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缓慢而分散。
图像识别与语音识别是最早布局的人工智能方向,对比有意为之,这更像是根据事业群的业务发展需求而衍生出来。优图实验室和微信智能语音团队分别为腾讯的两款社交产品QQ、微信提供优化体验的产品。
直到去年,腾讯在人工智能的矩阵布局才完成。不同于前两个研究团队的低调,AILab的成立是向外界释放的进入AI领域的决心,为此,腾讯今年初还任命AI领域顶尖科学家张潼,并在硅谷成立了相关实验室。
目前,腾讯在AI领域的三条腿分别布局在三个不同的事业群:SNG、TEG以及WXG。
在研究领域上三个团队也各自有所偏重。在“云+未来”峰会上,腾讯开放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识别以及自然语言处理三大能力,这基本与三大团队的研究范围所对应。
目前腾讯所积累的数据存储总量超过1000个PB,大于15000座世界上最大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量,同时还拥有国内规模数一数二的计算集群。
2012年成立的优图实验室发展时间最长,从音视频编解码转型到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转型过渡期。
在外界看来,依赖QQ、微信两款社交产品背后的海量社交数据,腾讯进入人工智能看似理所当然,但实际上,由于内部对数据的保密管控,优图在起步阶段并无明显优势。
贾佳亚对记者回忆,最初数据来源主要依赖向第三方公司购买版权图像。“在优图前几年时间,大家一直兢兢业业像慢速火车向前,速度起来之后,突然感觉到优图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优图的人脸,不管是准确度、数据的规模还是我们标注的人脸数量和应用范围,我感觉是在呈几何级增长。”
在目前国际海量人脸识别数据库MagaFace中,优图准确度从40%提升到83.29%,在亿级人脸检索上反应速度为毫秒,成功率提升到99%。
寻找落地场景
开放是目前AI发展方向,也是技术逐渐成熟的标志。
在“云+未来”峰会的开场中,马化腾提到图像识别技术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通过与广东的医院合作,目前,优图用计算机读取患者的CT图像,辅助医生做早期筛查。查出肺癌的准确率达到63%,排除肺癌的准确率达到78%。
“智能医疗(市场需求)非常大,如果我们在云端给它提供线上的服务,通过一张片告诉是否需要走一百公里或者五十公里做更加精确的诊断,这就和公益社会价值有紧密联系,可以帮助很多贫困地区,尤其山村或者偏远地区(解决)就医(问题)。”贾佳亚告诉记者,对比不断培养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图像识别能够减少在其中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并且提升就医效果。
但也正如伯克利教授MichaelJordan所言,在现阶段,对于人工智能能为与不能为仍然需要进行划线。
“当放到对人类做出一些医疗决策的环境中时,一个单独的机器仅根据周围信息做决策是很危险的,因为有时候机器了解的信息也是不全面的,这会影响决策方向。”Jordan说道。
也正因为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有许多不能为,在不少人眼中,或许还是比较虚幻的概念。啤酒泡还是肥皂泡?在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寻找到更多类似这样的落地场景。但BAT中任何一家都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完成,因此,开放成为寻找落地场景最好的方式。
而在这一步上,腾讯选择开放已经是落于B、A之后。一年多前,阿里云和百度几乎先后开放“阿里云ET”和“百度大脑”,将核心能力和底层技术提供给开发者使用。
基于腾讯的三条腿,阿里将AILab和优图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三大核心能力打包在腾讯云中开放给开发者使用。目前,在腾讯云上提供25种AI服务,包括应用服务8种、平台服务15种、框架服务2种。
在此之上,腾讯率先提供建立在这三大技术之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微”。记者在峰会现场看到,两款嵌入“小微”的音箱具备泛娱乐功能,用户能够通过语音指令让音箱播放音乐、有声故事,并咨询天气与设定闹钟。
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表示:“今天云已经变成未来AI普惠化的一个关键,智能云是AI从概念阶段、普通消费场景阶段发展到规模化、工业化阶段的产物。”
随着腾讯也逐渐开放底层技术,人工智能将从技术竞争到落地竞争,三者将推动更多技术落地场景产生。而巨头之间的博弈也随之展开。